莆田淘宝培训

莆仙论坛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社区广播台

查看: 171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渔民捞到千年古船桅杆 市民买下捐博物馆

[复制链接]

443

主题

456

帖子

2588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588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4-8-15 20:56:19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渔民捞到千年古船桅杆 市民买下捐博物馆

“出来了,出来了!”昨日午后,市区江滨路内港码头附近,一辆吊车从晋江江面上吊起一根长17.85米的木头,随后运往泉州市博物馆。木头是古代木船桅杆,是晋江溜石渔民朱永太2年前在蟳埔海域捞到的。

4个月前,名木收藏家吴先生得知后,请来专家鉴定,初步断定为阴沉木,沉在水中至少千年,吴先生以1万多元的价格买下后,决定捐赠给泉州市博物馆。他说:“这个木头在我这是文化,在博物馆就是文物了。”

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范佳平表示,该桅杆的“出水”,是研究“东亚文化之都”泉州古港造船业及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实物,根据该桅杆的长度可推测,原古船应该比海交馆陈列的古船大,估计排水量有600吨。


渔民捕鱼网到古木 捞起发现是古船桅杆

昨天是农历七月十八,中午时分,趁着涨潮,朱永太和儿子急忙将自家的两艘内港小船捆绑在一起,又将那根大木头用绳子捆绑在两艘小船中间,他们要利用这波潮汐,将木头从溜石运到晋江北岸,再由吊车吊起运载往泉州市博物馆。

“网鱼的时候捞到的。”朱永太是晋江溜石人,长期在晋江、蟳埔一带捕鱼,前年,他在蟳埔网鱼时,渔网被水下物体勾住,“下水一看,是一根木头。”朱永太当时有些气恼,被木头勾住的网拉起后,跑了不少鱼。几天后,他再次来到蟳埔海域,决定下水把木头捞起来。“捞起来一看,好大一根木头,长17.85米、重1吨多,是船的桅杆。”朱永太将捞起的桅杆带回村子,搁在溜石的滩涂上。

“捕鱼50多年了,第一次见到这么长这么大的桅杆。”他推测,桅杆长达17.85米,那桅杆所在古木船长应该有30多米,“比海交馆陈列的古船还要大。”

收藏家慧眼识木 初步鉴定为阴沉木 沉水已千年

因为好奇,朱永太从桅杆上削下了一些木屑,晒干后发现,重量一点儿也没有减少,“这可是好木头啊!”今年4月,在洛江开店的南平人吴先生听说这事儿后,一直爱好名木收藏的他随即前往朱永太家。

吴先生从桅杆上敲下了一小块木头,一部分烧成灰,发现灰呈暗红色,他拿着灰向多名名木收藏界人士请教,一致认为,该古木为阴沉木,沉在水中至少千年,但古木究竟是何树种,吴先生和业内人士还没探究明白。名木收藏专家认为,该木树种非南方所有,应该是国外的树种。

至于是何树种、沉入水中多少年,吴先生原想送往福建农林大学请专家鉴定,因福建农林大学只能鉴定树种,无法鉴定沉水时间,遂放弃。

桅杆长且构件完整 捐赠博物馆供研究

“这桅杆的价值很高,不仅是它本身,还有其对于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方面的意义。”吴先生说,他决定将此阴沉木捐赠给泉州市博物馆。

他认为,泉州是千年古港,但佐证之物并不多,该桅杆对于研究泉州古港有一定的意义,“它在我这是文化,在博物馆就是文物了。”

昨日午后,吊车开进江滨路内港码头,小心翼翼地从江里吊起古船桅杆,并运往泉州市博物馆。这根长17.85米的阴沉木,最细处直径为20厘米,最宽处直径为50厘米,桅杆上有7个铁扣,已锈迹斑斑,底部因铁扣迸裂导致木头裂开,桅杆上附着好几片贝类海生物。

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范佳平初步推断,桅杆应是挂帆的,完整长至少19米,而桅杆所在的古船长至少30米,其排水量约600吨,“应该比此前出水的古船还大。”

至于桅杆沉水的时间、古船的来历等,范主任表示,接下来将组织专家进行研究,包括回访出水位置、保护出水桅杆等各项工作。

相关链接

乌木(阴沉木) 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,有“东方神木”和“植物木乃伊”之称。由地震、洪水、泥石流将地上植物、生物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,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,在缺氧、高压状态下,在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,经千万年炭化过程,形成乌木,故又称“炭化木”。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,制作成工艺品、佛像、护身符挂件。古人云:“家有乌木半方,胜过财宝一箱。”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